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微生物学多平台教学
创新型复合人才是当今时代赋予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一个最重要命题[1],而人才的培育从根本上讲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构架以及学习能力。创新型复合人才需要思维和知识的平衡统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专业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信息的多元化传播和交流,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掌握多通道、多途径搜集获取知识的能力。2016年6月2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成员,“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时,针对教学目标设定、设计、教学实施等环节,需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持续学习和综合应用学习能力放到重要的地位[2-3]。然而,当前整个教育过程和效果偏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学生个体的基础水平、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兴趣敏感点等都存在很大差异,难以实现培养个性化、创新化、终身学习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传统的“教与学”二元结构无法适应培养创新复合人才的要求,单纯的课堂教学和传统的教学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本文以《环境微生物学》为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为指导,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与工程基本素养和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4]。然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还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中心不明显,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不断加深,传统的“教与学”二元结构趋于崩塌,但学生个体的基础水平、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兴趣敏感点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导致“学生中心”的转变难以彻底或者过程艰难。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对没有触及兴趣点的学生,其主动性通常比较弱,进而导致了创造性的缺失,学生中心的理念无法得到贯彻。
2.教学过程不灵活,缺乏能动性和互动性。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较为琐碎,知识点的深度及其间逻辑性相对较弱,课堂教学过程通常难以系统化,与学生的互动也较为困难或比较生硬,学生配合度较低,这也是导致学术缺乏兴趣、主动性的重要原因。
3.教学内容不适用,缺乏时效性和实用性。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基础课,同时也是指导废水、土壤、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介质修复技术和工程的重要支撑;同时,微生物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若仅依靠传统教材也难以对环境微生物及其在环境修复中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时效性强、实用性强的指导;环境微生物学还担负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微生物学基础的任务,内容涉及面广。因此,必须以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开拓、更新教学内容,增多具有潜在兴趣点的知识点和过程,满足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
4.教学平台不丰富,缺乏启发性和适应性。当前的教学平台主要为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虽然网络教学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便利了课堂教学,但还仅仅是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延伸,对教学内容的承载还不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也无法发挥明显作用。
二、建议与改进措施
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锻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训练和知识架构的平衡,可以为学生提供教材/参考书、数据库平台、网络平台、互动平台等课内/外结合的多平台学习资源,做到教学内容结合科研前沿、结合工程实践、结合生活经验的“三结合”,构建“多平台、多声道”的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多平台可以包括:(1)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础;(2)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主要为学生提供基本课件供预、复习,提供扩展视频、音频资料,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和对知识点的认识;(3)利用好数据库平台的拓展功能和自主学习培养功能,从基本文献、资料检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搜寻与课程相关的个人兴趣比较强的拓展内容;(4)利用好互联网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学生推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结合生活实践和科研前沿的拓展信息,为学生提供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等信息平台;(5)结合传统信息反馈途径,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平台,构造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反馈环境,包括电子邮箱、微博/微信/QQ等群聊系统,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学—互动—反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