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探索和实践
一、引言
2016年我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相认可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国。能够在行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工程认证所要求的学生须具备的能力之一。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应用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可见,当前的社会急需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可有效助推“复合型应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成为我国当前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热点课题[1-3]。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大多在本科生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展开[4,5]。然而,大多数院校在专业限选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普及率尚不尽如人意,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仍是从事理工科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面对的考验和挑战[6,7]。本文结合复合型应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对“污水处理新技术”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二、“污水处理新技术”课程开展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污水资源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节能降耗和资源回收为目标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绝大多数专业教材出版年代较早,对于新兴技术和专业发展前沿动态鲜有涉及。因此,“污水处理新技术”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方向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专业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近年来大幅提高。对于学生而言,科技英语理解水平和外文资料获取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要使学生持续得到有效的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培训,仅仅靠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深深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污水处理新技术”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授课不仅仅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现阶段,大多数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信息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发表在英文期刊上,有些新兴的专业名词尚无统一的中文译名,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双语教学可使学生在英语专业术语上与国际接轨,在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获得上更加快捷。
三、“污水处理新技术”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一)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与编制
国内开展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大多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或采用自编教材(讲义),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国外原版教材最大的优点是编排逻辑连贯,知识点全面,但原版教材很多章节出版年代较早,很多最新的专业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并未被收录,且价格较高;自编教材和讲义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本校的学科特色和课程性质,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灵活地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既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和动态,又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教材。但是,自编教材要避免内容随意拼凑,注重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连贯性和条理性,此外还需格外关注编译过程中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基于以上考虑,在调研国内其他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双语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我们在“污水处理新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采用以自编讲义为主、英文原版教材内容节选和学术期刊文献为辅的教材形式。在讲义编写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本校的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因此,所选的新技术须具有代表性,且优先选择那些工艺相对成熟、已投入工程化应用的技术。其次,所选的新技术要符合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避免选择冷门、小众、不符合国情的技术。再次,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宜选择原理过于复杂难懂的技术。综上,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参考多家国外的原版教材,综合多家教材的优势,从几本不同大学的教材和讲义中,侧重性地筛选了厌氧氨氧化脱氮技术、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生物膜技术、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技术,以及污水中营养盐回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